宫崎骏监督继《风之谷》后的最新之作,奠定吉卜力工作室地位的开山之作,影响后世无数作品的经典之作——以上这些话是在谈到《天空之城》时绕不过去的话题。十分尴尬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2023年6月前笔者并没有机会鉴赏这一部久负盛名的佳作,仅能从观众和如押井守等业内人士对于《天空之城》极高的评价中管中窥豹。终于借此次国内重映《天空之城》,笔者有幸可以补票。然而笔者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就这?”或许是笔者寄予了太多希望,但于40年后再审视这部作品的情节难免会觉得Boy Meets Girl表皮显得多少有些褪色。不过,二刷重新审视完整部影片,再考虑到作品的独特地位,时代背景和技术性限制,笔者必须承认这部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意义:宫崎骏笔下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仍然在拉普达仅存的机器人上熠熠生辉。
必须承认的是,抛开时代背景聊作品是一件相当不负责且业余的行为。考虑到这一点,天空之城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恐怕比这个简单的故事要复杂得多。站在新世纪的20年代回顾上世纪80年代的赛璐珞片,约40年后的《天空之城》有着恰到好处的古典。与其说《天空之城》具有古典性,不如说宫崎骏的作品一直给人一种相当复古的感觉,而《天空之城》作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第一部作品,是其最有代表性与决定性的一部。
尽管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演变,笔者认为宫崎骏的作品中大致分为两个派别:其一大多围绕某个现实世界的社会问题展开,整体框架采用的都是古典的冒险故事,叙事宏大且较为严肃;其二关注童趣与纯真,整体轻松,放弃夸张的演出,专注于人类与周围环境的描写。《天空之城》后,《龙猫》《魔女宅急便》放弃冒险叙事,塑造轻松美好的氛围,此为派别二;《红猪》无异体现了监督对于反战的探讨,《幽灵公主》回归人与自然,而《千与千寻》主题聚焦在21世纪人口和环境问题,这三部又是对于派别一的回归。不论是哪种派别,都有的共性是她们都或多或少带有子供向的标签。这一属性正是起源自《天空之城》。某种程度上,「动画应该给孩子们看」的想法是对于80年代的动画产业的抗争。彼时生产的SF动画多数带有一定程度「宅味」以及成人向,而宫崎骏既不想做这样的动画也不想推出《风之谷》续集,因此制定的方针便是给孩子们看的古典派冒险动画。作为监督小学时幻想的故事,可以说,正是这份来自于孩童时期作品的古典与真善美才让作品成为一代经典。音乐方面虽然曾考虑过宇崎龙童,但最终还是沿用久石让,也促成了久石让在吉卜力动画中的重要地位。
(资料图)
也正是因为宫崎骏的方针,《天空之城》在各个年龄层的口碑都高居不下。同样,伴随着时间的推进是复古未来主义风潮的袭来,宫崎骏监督逐渐受到更多追捧,价值观与理念也更加被大众——不仅是动画市场——接受。如果说《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帮助宫崎骏将人与自然的议题放到大众面前,《龙猫》,《魔女宅急便》,则让宫崎骏不失童真却深刻的动画电影脱离了时代与地区,取得商业与口碑双丰收。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天空之城》具有宫崎骏作品的一切要素:深刻的主题探讨,富有真善美魅力的主角们,较为简单明了的冒险故事结构,富有张力的LAYOUT/分镜和紧凑丰满的叙事。从历史以为上来说,这是一部在介绍吉卜力时绕不过去的一部代表作。
经常看到的一种说法认为:演出是衣装,故事是血肉,逻辑是骨架。实际上,笔者本人并不完全赞同。故事和逻辑固然重要,但笔者最信奉的一句话叫做 “The story is cheap, but the feeling is forever.” 所谓「一流动画看氛围」也就是这种东西。
《天空之城》在宫崎骏的笔下的氛围无疑是一流的。开场颇有气势的卷轴画,故事发展与云层之后的梦幻,以及人群在天空中摔落,宫崎骏扎实的Layout的功底配合赛璐珞的大色块极具感染力,将整部电影的戏剧性拉至顶峰。同时精湛的叙事能力将本片节奏放到令人舒适的位置,本片的观影体验无疑是上乘的。
尽管笔者对于宫崎骏塑造的氛围感和叙事能力赞赏有加,其在情节方面根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归根结底,讲故事的能力和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单就故事结构上来讲,《天空之城》的确是一部——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更甚——相当公式化的冒险。男女主角的配置自不必多说,天降(物理)式的Boy Meets Girl也让人看了开头就能猜到大体故事脉络。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纠结人物动机或某些情节反而会让影片变得无趣。
—— 宫崎骏先生又如何?
庵野 宫崎骏做的已经不是动画而是邦画,就是无聊的所谓日本电影。
—— 那个倾向,果然是从《龙猫》开始就有了吗。
庵野 《龙猫》还是有留下不少(好的地方)的。我很喜欢那种让人心情放松的氛围。最讨厌的是《天空之城》。最近没什么看东西的心情。虽然我期待《红猪》,但是其中介入太多商业化的东西,感觉很做作,所以也不喜欢。
——庵野秀明采访 STUDIO VOICE 1996年10月号
故事框架上,《天空之城》十分保守且王道的套路里部分情节略感生硬,最大的问题要出在宫崎骏自身的矛盾性。尽管电影本身的方向已经定好,从下面的访谈不难看出宫崎骏有意识地将部分现实主义要素加入到了本片中。尽管朵拉part已经删掉,但其他现实主义的片段仍然存在,比方说巴鲁拿钱离开监狱的桥段和名场面「人就像垃圾一样」。这些片段固然传达了宫崎骏的思想,但过于主观化,与本片脱离现实的氛围不符,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这部分相当现实及成熟的内容很明显是宫崎骏自身想要夹带的“私货”。同时押井守也提到了宫崎骏本人的矛盾性,包括不想肯定战争,但自己却是个空战迷;巴鲁居住的矿坑小镇背景在工业革命时,但与《天空之城》回归大地的中心思想是对立的,这些要素都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一些割裂感。
—— 宫崎先生的性格会不会是想把很多东西都放进来呢?
押井 没错。他认为一定要描绘很壮观的场面才算是电影。歌利亚号那一幕大概也是他本人想要让场面显得豪华而做的吧,结果观众不这么认为才会出现破绽。
—— 他是不是想了很多想要放进去的画面?
押井 宫先生不写剧本,而是在大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做笔记。详细写下自己想要做的画面。记下所有的情节和想让角色说的台词,再根据那些笔记画分镜图。
宫先生在画《天空之城》最后一幅分镜图时,我去了工作室,关于那部分的分镜图他跟我聊了许多。就是拉普达崩毁后,不是有一幕海盗婆婆(朵拉)机灵地把宝物收进怀里,说“辛苦了大半天,就这么一点点”吗?他给我看的分镜图中,确实有朵拉对巴鲁他们说:“你们一定会需要的,带着这个走吧。不会碍事的”,类似这样的场景,宫先生还自夸说“这个很棒!”。
——誰も語らなかったジブリを語ろう(《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祕辛》)
另外十分相似的生硬来自于这部电影的说教性。创作者企图传达的某种观念很容易通过台词传达,但这失去了动画区别于其他媒介的优势。本片的说教内容固然存在,由希达口中说出“只要离开土地就无法生存”时, 相信穆斯卡的表情会是:“你说这个谁懂啊!” 相比之下,笔者很喜欢穆斯卡用手拨开杂草,蚊虫的片段。当然还有机器人拎起飞行器和献花,以及结尾帕鲁和希达往下看到机器人时的分镜。利用这些细节,宫老非常隐晦地将故事与思想结合起来,高超的演出技巧已经大大减少了本片的说教程度,对于观众——尤其是低龄观众来说,可能一整场下来都看不到这种说教以及上文提到的矛盾性。
整体上来看,《天空之城》并不强调复杂的故事结构,较为老套的情节推进反而没有太多值得批评的点。因此,具体的观看体验实际上取决于观众对于本片剧情上的期望程度,而笔者则属于期望过高导致观感略微下滑。割裂感的方面已经被优秀的演出大幅弱化,站在观影角度算不上扣分点,只是作为EVA系列的粉丝,笔者对于这种说教感颇为敏感。
客观的说,在两小时的电影里完整展现人物的成长轨迹是不现实的,巴鲁和希达的成长都略显仓促。不过希达这样的角色足够丰满,塑造也十分立体,某种角度上让缺少成长这一部分显得微不足道。
自希达从飞行船中跳下起,希达这位“天降系”女主就被赋予了公主般真善美的特质。但身为公主,希达最有魅力的或许不止是华美的贵族服。在被穆斯卡软禁时,希达在一众服装中选择了最为低调且淳朴的白色连衣裙,还被穆斯卡吐槽:“你不喜欢华丽的衣服啊。” 实际上,这种质朴才是希达最美好的本质,连衣裙和麻花辫也正是完美体现这种特质的发型。传统上来看,麻花辫会给人一种清纯、天真、保守的感觉,而动画作品的角色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发型对于人设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非常喜欢本片的人物设计,尤其是从麻花辫转为短发。
希达的人设中除开天真善良,也融合了许多有魅力的特点,譬如她作为勤奋能干的农家女孩的一面。在父母去世后,穆斯卡刚找到希达的时候希达忙着放牛。刚上船时,不少船员也一直感叹希达的贤惠。而这牵涉到二次元中另一个盛行的概念,即地味子,或土妹子。一般来讲,被称为“地味子”的人物通常都是温婉可人、善解人意。回味起来,土妹子角色之所以吸引人的正是朴实勤劳且坚强温柔的人设。希达的天真也是经常被描绘的一部分,刚认识巴鲁是尤甚。除开在夜晚谈心外,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无疑是在地底和巴鲁一起吃东西。吉卜力工作室在吃的描绘方面一直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千与千寻》里最有名的“吃多了会变成猪”片段还是《崖上的波妞》里给波妞煮面,宫崎骏笔下对待细节的重视程度造就了观感甚好的片段们。在回味本片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反复感叹希达模仿巴鲁吃鸡蛋时的好奇与纯真。
不过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责任感与自我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也体现在希达的另一层身份。希达是一位坚强,对他人负责的王女,但同时也流露出脆弱与害怕。作为影片前期的第一大冲突点,希达作出让巴鲁忘了她,不再插手她的事这个决定时无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终盘孤身面对穆斯卡的暴行,希达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勇气去阻止并与之对抗。在这个时候,穆斯卡的两枪将希达的麻花辫削去,从农家女到王女的转变完成。正如前面所说,发型承载了人设的意义,希达获得短发时体现的正是吉卜力女主的善良坚毅与勇敢。
国内观众经常提到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但简单用反战来概括宫崎骏的作品会显得有点狭隘了。宫崎骏的作品要更加宏大叙事:文明、科技、战争,以及自然。
正如前文,包括押井守在内的许多人都提到了宫崎骏的矛盾之处。虽然是个空战迷但却否定战争;背景设置在工业革命却否定了科技。在宫崎骏的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三部作品,观众总是能够看到他自身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但这个观点实际上是相当武断的——实际上,宫崎骏更加倡导二者不能粗暴地用正邪来区分,更难以评价错与对。这个观点或许在《幽灵公主》里更能体现:人类为了发展文明而不得不破坏自然,但并不是亵渎自然生灵。
显然,在《天空之城》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也不单纯是“人类要扎根于大地才能生存”。这句话不仅说教意味十足,也不能完全传达宫崎骏的思想。对于动画来说,最好的传达方式终究是演出和分镜,巴鲁和希达对于在拉普达岛上的机器人的最后一瞥正是对于本片意义的诠释。科技,生灵,自然融合在最后的机器人身上,最终走向了纯真。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宣传语「因为纯真」真正的含义。
《天空之城》的视角实际上相较《风之谷》明晰了很多。本片背景下,拉普达文明迎来毁灭是因为欲望,而挣脱了欲望束缚的最后一个机器人在废墟中找到了纯真。花的洪流,鸟的歌瀑泛滥在平原;与倒下的绿色墨水瓶相处的,是曾经否定的科技。回过头来,文明与自然的冲突要怎样才能真正和解,机器人,巴鲁和希达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 优秀的分镜和演出
+ 有魅力的角色
+ 独特的时代韵味
+ 历史影响深远
+ 引人深思的主题讨论
- 现在看略微过时的情节
- 部分桥段细究稍显生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