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拍照记录大熊猫标本
【资料图】
留学生们在研学导师带领下,参观蜂桶寨自然博物馆
大熊猫被赋予“和平使者”的称号。
近年来,雅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大熊猫溯源科考”等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广泛传播大熊猫故事。
6月25日,一群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留学生,在雅安文旅集团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以“感知国宝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大熊猫溯源研学活动。
实地参观大熊猫在雅生活环境
25日一大早,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的留学生从雅职院乘车奔赴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宝兴县邓池沟。
“大熊猫的尾巴是白色还是黑色?”“大熊猫吃肉还是吃素?”一路上,研学导师为留学生们开启了中文互动交流主题“雅安之最”,留学生们积极抢答,赢取小礼品。
在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不同肤色的人同唱一首歌、同答一道题,车里欢声笑语不断,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对雅安与大熊猫的故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宝兴县,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从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将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出国门,至今展陈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如今的雅安,有野生大熊猫340只,诞生了很多世界级的明星大熊猫,如“康康”“兰兰”“佳佳”等。宝兴县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80余只。
活动现场,大家在邓池沟近距离观察了“乐生”“龙欣”等大熊猫。它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吃竹子,有的在睡觉,憨态可掬的模样,“萌”力十足。大家不约而同拿出手机和大熊猫拍照合影,留下珍贵的瞬间。
“我们今天来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我特别爱雅安,爱大熊猫。我对中国人的生活特别感兴趣,我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雅职院就读的尼泊尔留学生莫妮卡表达了对中国、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与莫妮卡同行的尼泊尔留学生李凯说,宝兴县是动植物基因库,在这里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植物和动物,很喜欢这里。
留学生普拉坦表示,大熊猫生活的地方环境非常好,很喜欢大熊猫,也喜欢这里的生态环境。
共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
雅安,不只有大熊猫。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居四川省第一;拥有野生动物470余种、野生鸟类330余种、植物3000余种,被学术界称为动植物基因库。
这趟行程,留学生们还走进蜂桶寨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馆内,记录了在宝兴县生活的大熊猫等珍贵动植物的影像,引人深思。同时,大家走进蜂桶寨模式植物园,认识宝兴县独有的珍稀植物品类,并用手中的画笔将宝兴的珍稀动植物画了下来,对宝兴县的动植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最后,研学导师给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课后作业,题目为“我爱大熊猫”故事汇。留学生们将自选角度,讲述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大熊猫的科普常识、大熊猫的逸闻趣事、大熊猫外交、自己对熊猫文化的理解等。
近年来,雅安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紧扣熊猫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系列活动;启动大熊猫国际溯源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王岗坪生态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实践营地等研学旅行营地创建工作,打造了“大熊猫溯源科考”“茶文化寻根问祖”等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
这样的研学课程,让各地学生在雅安欣赏大自然秀美风光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雅安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决心和信心,并带动他们参与其中。
“我愿意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行动。”在参观蜂桶寨自然博物馆后,留学生雅诗娜郑重表示。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富丽
延伸阅读
走进大熊猫故乡溯源“熊猫文化”
线路点位:市区——碧峰峡(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宝兴县——蜂桶寨邓池沟(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荥经县——龙苍沟国家公园[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
广大市民不妨抽个时间,在“熊猫西游”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体验大熊猫保育工作,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进行大熊猫粪便分析,了解大熊猫科普知识;前往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宝兴县邓池沟,实地了解大熊猫野外生存环境,还能获得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颁发的爱心体验者荣誉证书;前往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开启大熊猫义工体验、大熊猫巡护科考、大熊猫国家公园课题探究,成为“熊猫科学家”。
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营地)是全国首个大熊猫主题的户外探索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在营地里,还可以解锁多样化社区角色体验,成为营地环保卫士、营地安全卫士、营地小小志愿者等。
标签: